“中國乘用車企業綜合競爭力排行榜”第一次發佈,是整整十年前,在過去的十來年裡,中國汽車行業蓬勃發展,期間,有些企業其興也勃,有些企業其亡也忽,起起伏伏;但是也有一些企業持續發展,一直引領著市場,原因何在?
  銷量、利潤,都是企業當期經營業績的反映,有一定的偶然性,比如市場時機、產業政策、或者,甚至某個拍腦袋的決策居然“蒙對了”……從持續發展的角度,企業最終能走多遠,取決於“綜合競爭力”。
  所以,2004年廣州日報專版新聞中心剛剛成立,我剛剛出任廣州日報汽車版主編的時候,很詫異地發現,國內汽車行業,雖然排行榜早已滿天飛,可是居然沒有一個與綜合競爭力有關。於是,不揣淺薄,我自己弄了一個。更讓我詫異的是,這個排行榜整整做了十年,在國內依然是唯一的一個。看來,非商業的研究,大家都沒什麼興趣。
  一件事情堅持做了超過十年,就多少都會有些價值。比如這個排行榜,不僅清晰地反映了不同企業在市場上的此消彼長,更重要的是,還反映了為什麼此消彼長。
  比如2004~2007年,日系品牌整體實力非常強大,廣本長期位居三甲行列,但是,2008年開始,隨著大眾、現代起亞的崛起,日系品牌在這個榜單上地位逐漸下滑,原因何在?單純是釣魚島事件導致的品牌危機?那為什麼東風日產的地位卻又逐漸穩固?根源還在於企業戰略。
  在豐田還在為雷克薩斯國不國產糾結不已的時候,大眾果斷地推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市場的大戰略,比如奧林匹克戰略、“1818戰略”、“大眾南方戰略”,在2008年之後,兩個大眾排名迅速躥升。
  2005年,當時的大眾在中國市場正處於最低潮,日系來勢凶猛,可是,當年的中國乘用車綜合競爭力研究報告里是如此預測的:“兩個大眾在規模、品牌、研發等方面,均有優勢,大眾只要解決了成本問題,提高決策效率,在中國市場仍有重振的機會。”
  長安,是另一個樣本,最初根本沒有躋身榜單,因為當時微面被視為商用車,前幾年徘徊在21、22位,最近幾年快速上升,2012年16位,2013年11位,2014年第8位,位居所有本土品牌第一!長安其實不是暴發戶,對比一下其他本土品牌的浮沉,長安的不同源於幾點:1.在研發設計上持續投入,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,多年來,國內汽車行業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,一直都是長安;2.戰略目標清晰而且持續,沒有換一個領導就換一種戰略;3.幾乎沒有犯什麼戰略性錯誤,戰術錯誤不可避免,但是戰略錯誤不能犯,很多本土品牌都犯過嚴重的戰略錯誤,前幾年是奇瑞、比亞迪、吉利,最近的例子是江淮、長城。
  有人問我,為什麼這個排行榜只有30強,其實“30強”只是個好聽的說法,這個市場最終能存在下去的乘用車廠家,肯定不到30家,看看美國、日本、歐洲,獨立的車企各有幾家?所以,對中國市場來說,“30強”的名單已經夠長了。青主  (原標題:十載浮沉塵與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f42mfudm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